1、孩子年龄5岁8个月,从3岁开始ABA训练,目前在积木教程中一、二阶段
2、目前在机构上课
3、问题行为发生的背景(事件起因):孩子提要求家长没有满足的情况下,孩子就不高兴,情绪波动大,然后出现咬衣服,咬手的行为。
近期天气炎热,孩子想到高楼的24层玩,然后又喜欢从24层下台阶走到1楼,我觉得这样容易中暑,我就不同意去玩。孩子就出现情绪崩溃,想去撕咬衣服或者拉着我的手指咬。一般我都是提前预防,不让她咬到。
因为孩子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我没有同意,紧接着孩子又给我提要求【让我抱她回家】,我当然不会同意,这完全在跟我谈条件。第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,我就没有答应她的请求,孩子就在路上跟我僵持了差不多1小时,在僵持的这段时间,她的情绪波动大,又是哭,又是拉扯我的衣服,同时还想咬我的大拇指(没有让她咬到)。后面孩子情绪慢慢稳定后,我就牵着她回家了。然后逃避学习时,也会出现咬东西的行为。
4、问题行为的描述尽量客观清楚,平均每天会出现一次想咬东西的冲动,咬东西最开始是咬家里的枕头,当时以为她搞得好玩,没有在意,后期发现孩子心情不好时就会咬一下。时不时的搞一下。咬东西的行为维持了一年多吧,反正感觉一直没有消退,断断续续的。
5、家长或老师现在的处理方式:家长的做法是提前预防,尽量不让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大的情况。如果确实没有办法孩子出现了该行为,杜绝孩子咬自己,家人以及衣服等。
老师在上课时,如果孩子想逃避学习时,出现该行为,老师就使用口肌老师用的咬棒给孩子咬,同时练习孩子的咬合能力等。
我想咨询,孩子情绪崩溃时,是因为她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,所以用咬的行为去缓解她烦躁的情绪。我发现她在咬了之后就会平静下来,孩子是通过咬这个行为达到解压的目的?
咬这个行为能给孩子带来快感?还是说我们强化了她咬东西的这个行为?像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处理更好?